??? ●雖然目前中國能夠調動來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人均資源,還遠遠少于發(fā)達國家的人均水平,但是,如果我們突出了制度和機制的創(chuàng)新,縮小了各種社會群體在實現公民文化權利方面的差距,就有可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后來居上,而達到公民文化權利的較高水平
??? ●如果沒有公民素質的提高作為社會基礎,任何意義重大的改革舉措,都不可能獲得廣泛理解,也不可能成功。要走向社會和諧、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的美好前景,實現公民的經濟權利是基礎,政治權利是保障,文化權利是升華
???
??? 隨著國家“十一五”發(fā)展的起步,實現公民文化權利已經成為貫徹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領域,在中國廣大城鄉(xiāng)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 公民文化權利包括四個基本方面:第一是公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權利,即文化權利的普遍性。也就是說:當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應,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經濟產量和產值,也不僅僅具有少數人評獎的意義,而且是被最大多數人享受,成為公共生活質量的一個組成部分之時,這種文化權利才有了普遍的社會人文價值。近年來,中國公益性文化事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全國文化產業(yè)的增加值在2003年也已達3577億元人民幣,據推算它在2005年的貢獻值接近5000億元人民幣。但是從中心城區(qū)到周邊鄉(xiāng)鎮(zhèn),各類社會群體對文化成果的享受程度,還有很大差距,亟待提高社會共享的普遍性。
??? 第二是公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權利,即文化權利的主體性。如果僅僅是“你播我看,你唱我聽”,被動地消費文化成果,那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文化對于人的發(fā)展的根本價值,不但體現在完成的文化結果中,而且體現在主動的參與過程中。必須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文化活動,包括我們城市正在建設的社區(qū)信息苑、數字化圖書館、學習型企業(yè)組織、外來工文化之家等,才能讓公民在各得其所的文化參與中,獲得自我肯定的體驗和快樂,使他們不但是文化成果的購買者和消費者,而且是文化活動的實踐者和體驗者。
??? 第三是開展文化創(chuàng)造的權利,即文化權利的創(chuàng)造性。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大多數人不得不從事基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產。而在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年代,隨著科技的進步、知識的普及和民主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公民擁有了文化創(chuàng)造的物質條件和自由時間,也就煥發(fā)出文化創(chuàng)造的巨大熱情。從海派DV家庭錄像制作、江浙滬戲曲之友到外來工文化藝術節(jié)等等,一個地區(qū)的公民文化創(chuàng)造越有活力,標志著這里的文明就越昌盛,積累的創(chuàng)意資源和經濟價值就越豐富。
??? 第四是公民的文化成果受到保護的權利,即文化權利的受保護性。它不僅僅包括當地公民對自己的文化創(chuàng)造成果申請保護的權利,而且包括前人的文化遺產受到社會保護的權利,這種遺產不僅僅包括物質性文化遺產如兵馬俑、三星堆,而且包括非物質性文化遺產,就上海而言,如南匯鑼鼓書、青浦田山歌、黃道婆及手工棉紡織技術、龍華廟會及其傳說、上海顧繡等。倡導對前人文化遺產的尊重,不但為后人積累了寶貴的文化資源,打下了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也是對今人文化創(chuàng)造熱情的保護。如果沒有形成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不能有效地保護文化創(chuàng)造的成果,就必然會打擊人們進行文化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
??? 許多國家的實踐證明:公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是同等重要和相互聯(lián)系的。如果公民的文化權利缺失了,就會成為愚昧、災難、疾病、經濟落后和社會動蕩的根源之一。世界銀行《知識與發(fā)展》的報告指出:在45個發(fā)展中國家,當母親們缺乏任何教育時,嬰兒死亡率為14%,當她們掌握中學程度的知識和文化時,嬰兒死亡率降為6.8%,其他流行性疾病也相應減少。所以,重視和實現公民文化權利,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呼聲。1966年,第21屆聯(lián)合國大會第
???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對公民文化權利的高度重視和逐步實現,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對人類文明的進步,都具有重大的意義。狹義的文化包涵了思想、倫理、審美、個性、創(chuàng)意、體驗等要素,成為一種以精神價值為目標的人類創(chuàng)造活動,成為人們超越了物質生存狀況的自覺追求。公民文化權利的實現,既有賴于物質財富的積累,更有賴于制度的先進性。雖然目前中國的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能夠調動來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人均資源,如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個人財富等,還遠遠少于發(fā)達國家的人均水平,但是,如果我們突出了制度和機制的創(chuàng)新,縮小了各種社會群體在實現公民文化權利方面的差距,就有可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后來居上,而達到公民文化權利的較高水平。
??? 與公民的經濟權利、政治權利相比較,實現公民的文化權利是更高的要求,又反過來促進了公民經濟權利、政治權利的實現。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涉及體制性、制度性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日趨尖銳,這些問題歸根結底要靠深化改革來解決。而所有改革措施的實施和社會的和諧進步,都是在文化心理的平臺上進行的,是以提高人的科學素養(yǎng)、民主法治意識和倫理水平,提升全體公民的綜合素質為基本條件的。就上海來說,從上海世博會園區(qū)居民的大規(guī)模動遷,到“
來源:《文匯報》日期:2006.08.09 版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