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三级片,性色精品在线网站,国产很爽的超薄丝袜脚交视频,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專家視點

童世駿:同胞情誼的哲學反思——在東方講壇的演講

日期:2008/06/11|點擊:262

?

?? 思想者小傳

??? 童世駿 祖籍浙江蕭山,19589月生于上海。1982年和1984年分別在華東師大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94年在挪威卑爾根大學獲博士學位?,F(xiàn)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EuropeanJournalofSocialTheory編委。發(fā)表著作《批判與實踐》、DialecticsofModernization和《馬克思恩格斯同時代的西方哲學》(合著)等,譯作《在事實與規(guī)范之間》、《理性真理與歷史》(合譯)等。

???

??? 512的四川大地震已經(jīng)奪去了69019人的生命,373573人受傷,18627人失蹤(:此為演講時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精確到個位數(shù),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告訴我們,震災中受苦受難的每一個人,每一條生命,都是我們的骨肉同胞,都與我們血脈相連。

??? 確實,大地震一下子讓我們意識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五十六個民族、十三億人民,是那么情同手足。用血肉之軀守護孩子的不僅有他們的母親,還有他們的老師;在余震聲中冒著生命危險奔赴現(xiàn)場的不僅有我們的領(lǐng)導人和子弟兵,還有無數(shù)的志愿者、普通人。企業(yè)家、文藝明星、80后青年,平時招議頗多的這些人群,短短幾天內(nèi)就以自己忘我的奉獻贏得了萬眾贊譽。不在地震現(xiàn)場的人們,那些在取款機和獻血站前排起長隊的人們,那些在電視機或電腦屏幕前眼淚汪汪長久守望的人們,心中也回蕩著同一個呼喚:“今天我們都是汶川人!

??? 大災之后的同胞情誼,確鑿地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道德情感是一種無比偉大的力量。大災激起的刻骨銘心之痛,與我們有時因耳聞目睹有些罪惡而自動產(chǎn)生的恐懼感一樣,超越了我們頭腦的冷靜推理和仔細計算。正因為這種超越,道德情感既使我們因為同胞遭受苦難淚如泉涌,也使我們不顧環(huán)境險惡挺身而出。套用十七世紀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的話來說,人不僅是一棵有思想的葦草,而且是一棵有情義的葦草。暴戾的大自然面前如此柔弱的這棵葦草,不僅因為有思想,而且因為有情誼,才顯得那么挺拔和高貴。山崩地裂、房傾樓摧之下,人的血肉之身是如此不堪一擊,但只要一息尚存,平時普普通通的人們,卻會義無反顧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 這樣偉大的道德情感,如此崇高的同胞情誼,有什么好反思的呢?要知道,“反思”這個詞現(xiàn)在往往與“反省”甚至“思過”連在一起。但我今天并不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這個詞。對同胞情誼,我要用一些哲學的概念和知識,來做一番辯護、擴展和提升。

???

對同胞情誼的普遍主義辯護

???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每個人都被認為應該對世界上任何地方發(fā)生的災難、饑荒提供同樣的幫助,那么這種幫助的投入一定很亂,效率一定很低,效果一定很差。因此,就有必要在不同國家之間建立一種道德分工。

??? 有人問:同胞情誼有什么好辯護的呢?確實,我們一般不會、也不應該對同胞情誼的正當性進行懷疑。但是,現(xiàn)代社會與傳統(tǒng)社會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在于,凡事都只有問了一個“為什么”,人們心里才感到踏實。即使你不來問,別人早晚也會來問。果然,521《紐約時報》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就涉及了這樣一個“為什么”。

???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在清華大學任教的美國學者。他寫道:汶川大地震以后,他在課堂上講到這樣一種理論,認為政府有責任優(yōu)先考慮共同體當中境遇最差的人們的利益。問題是,這里所說的“共同體”的范圍有多大?根據(jù)一種理解,這里所說的“共同體”是指國家;根據(jù)另一種理解,這里所說的“共同體”是指全世界。根據(jù)前一種理解,當然應首先幫助四川災區(qū)。但如果根據(jù)后一種理解,情況就不同了。在四川大地震之前不久,緬甸因颶風引發(fā)巨大洪災,死亡人數(shù)更多,在十萬以上。這位美國老師問:“中國是否應該幫助緬甸颶風的受害者,哪怕這意味著對本國救災少一些幫助?”聽到這個問題,全班出乎意料地鴉雀無聲。下課鈴響后,原本很有禮貌的學生,這次卻沒有為老師鼓掌。顯然,同學們對老師在這種時刻提出這樣的問題感到不滿,同時也有些郁悶:心里覺得當然要優(yōu)先幫助自己同胞,但理論上卻發(fā)現(xiàn)不那么理直氣壯。根據(jù)他們學到的有些理論,似乎該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才對……

??? 據(jù)報道,為支援緬甸災民,中國政府前后幾次共捐助了一億多人民幣。網(wǎng)上有人說政府在這種時候不應該給別人捐那么多,有人卻說中國還應該捐得更多一些。因此,如何理解同胞情誼,同胞情誼究竟在什么意義上是正當?shù)模⒉皇且稽c問題也沒有的。不做一番解釋和辯護,我們很難完全心安理得。

??? 我要為同胞情誼做的第一個辯護,是我們在四川震災之后所看到的同胞情誼,已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公義,而不只是一種私情了?,F(xiàn)代社會最有影響的道德理論是普遍主義理論,它主張普天之下人人平等,人人具有同等的權(quán)利和同樣的尊嚴。根據(jù)這種理論,我們必須對所有人一視同仁,而不能把特殊的私情置于公義之上。我們在前面說過,震災發(fā)生時,用血肉之軀守護孩子的不僅有他們的母親,而且有他們的老師;在余震聲中冒著生命危險奔赴現(xiàn)場的不僅有我們的領(lǐng)導人和子弟兵,而且有無數(shù)的普通人、志愿者。那些在512以后高呼“今天我們都是汶川人!”的人們,大多數(shù)原先并不知道中國有一個叫做汶川的地方。這樣一種同胞情誼,已經(jīng)是一種符合普遍主義原則的道德情感了。

??? 我想為同胞情誼做的第二個辯護,依據(jù)的是一種倫理學上叫做“道德分工論”的觀點。根據(jù)這種觀點,我們每個人都有兩種角色,一個是公的角色,一個是私的角色。作為公民,我們要關(guān)心他人、關(guān)心社會;但作為父母我們要愛護孩子,作為子女我們要關(guān)心父母。為了讓我們能同時履行好這兩種角色,我們成立政府,通過納稅、服兵役等來支持政府,讓政府代我們?nèi)リP(guān)心別人,而我們自己則心安理得、專心致志地管自己家的事情。鄰居失業(yè)了我很遺憾,但卻不必因為無法把自己的崗位和福利讓給他而深感內(nèi)疚,因為我知道政府會管他的事情。這樣,在個人與政府之間就有一種“道德分工”。

??? 除了個人與政府之間的這種“道德分工”之外,還有一種道德分工是不同的共同體之間的。共同體的大小是相對的。最大的共同體是全人類;在這個最大共同體之中,有地區(qū)、國家、省份、區(qū)縣、單位、甚至家庭等等范圍較小的共同體。當今世界,對人們生活影響最大的仍然是國家。盡管全球經(jīng)濟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一體化,信息交流也早已經(jīng)不知道什么是國界了,但國家作為“主權(quán)者”,作為一種在它之上沒有更高權(quán)威的政治力量,它所代表的文化和人民仍然是界定我們的歸屬感的最重要參照系。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每個國家內(nèi)部有一種個人與政府之間的道德分工,而且在不同國家之間也有一種道德分工,根據(jù)這種分工,各國人民及其政府對自己同胞負有優(yōu)先照顧的特殊義務。重要的是,這種分工是一種對于全世界所有人都更加有利的制度安排。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每個人都被認為應該對世界上任何地方發(fā)生的災難、饑荒提供同樣的幫助,那么這種幫助的投入一定很亂,效率一定很低,效果一定很差。因此,就有必要在不同國家之間建立一種道德分工:有了這種分工,假如我們不得不在“幫助自己同胞”還是“幫助其他國家人民”之間進行選擇,我們是可以比較心安理得地選擇幫助自己同胞的。用小平同志的話來說,“最要緊的是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睆牡赖滦睦韺W的角度來看,對自己同胞所負的特殊責任不僅責任明確,而且發(fā)自肺腑;如果每個國家的人們都首先盡心盡力地幫助自己的同胞,我們的世界就會比現(xiàn)在美好得多。

??? 我要為同胞情誼所做的第三個辯護,是強調(diào)這樣一個事實,即同胞情誼中包含的上述那種普遍主義因素,是可以作進一步發(fā)揮的。同胞情誼之所以值得辯護,是因為蘊藏于其中的普遍主義成分,包含著讓我們做進一步擴展和提升的廣闊空間和重要潛力。下面對這一點作比較深入的討論。

???

對同胞情誼的范圍擴展

大自然的肆虐激起了我們對災區(qū)同胞的強烈認同,也應該提醒我們注意,我們身邊許多平時熟視無睹的人們,其實一直是需要我們伸手幫助的兄弟,是值得我們笑臉相視的姐妹。

對同胞情誼,我們可以在內(nèi)、外兩個方向上進行范圍擴展。

??? “向外”擴展同胞情誼,是指我們可以把自己所認同的那個共同體的邊界向外擴展,一直擴展到全人類。前面提到,當我們在全國范圍內(nèi)說“同胞情誼”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把“共同體”的邊界擴展到許多較小共同體之外了。這個擴展并不是我們單純的想象,而是以幾千年的集體記憶作為基礎的。按照費孝通先生的說法,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是各地區(qū)各民族交流和融合的結(jié)果。這次遭受震災最嚴重的北川,是我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在飽經(jīng)風霜、屢遭磨難的中華民族歷史上,包括漢族和羌族在內(nèi)的56個民族命運與共、休戚相關(guān),終于形成了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我們”。同時,各地區(qū)各大洲之間的交往也貫穿著人類文明歷史;進入近代以后,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打破民族國家的壁壘,現(xiàn)代技術(shù)超越各種文化的界限,全球經(jīng)濟和全球風險又使各國人民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只有一個地球”,各國人民越來越融合進同一個“命運共同體”之中。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僅要關(guān)心自己的國家和同胞,也要關(guān)心別國人民的困難和全球范圍的問題。我們一方面仍要把對自己國內(nèi)同胞的特殊義務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則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就像這些天來那么多國際友人趕來援助我們一樣。其實,其他國家的人們,從全球共同體的角度來說,與中國人民也同屬一個“我們”。尤其是在目前的世界上,各個國家之間的“道德分工”還不完善,有些國家內(nèi)部的特殊義務關(guān)系還沒有完全落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方面要為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秩序而努力,另一方面要向那些孤立無助的別國人民伸出援助之手。鄧小平同志曾在1981年說過一句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逼鋵崳谶@句話之前還有一句值得我們深思的話:“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薄跋蛲狻睌U展同胞情誼,就是要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盡一個“世界公民”的責任。在國內(nèi)發(fā)揚我們的同胞情誼,是學會做一個好的國家公民;而成為一個好的國家公民,既是學會做一個好的世界公民的重要途徑,也是真正做好一個世界公民的必要條件(把自己的事情辦得越好,幫助別人的能力也就越強)。

??? “向內(nèi)”擴展同胞情誼,是說我們在為千里之外的四川同胞、羌族弟兄奉獻愛心的同時,也要把同樣的精神體現(xiàn)在關(guān)愛我們身邊的同事、鄰居、市民等之上。大自然的肆虐激起了我們對災區(qū)同胞的強烈認同,也應該提醒我們注意,我們身邊許多平時熟視無睹的人們,其實一直是需要我們伸手幫助的兄弟,是值得我們笑臉相視的姐妹。作家鐵凝曾經(jīng)寫過一篇小說叫《誰能讓我害羞》,講了一個在城里打工的農(nóng)村少年與一位城市少婦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送水的打工少年渴望得到尊重,但那位家境不錯的少婦卻非常冷漠,以至于有一次,打工少年因為電梯壞了中途休息了三次才把水桶扛到八樓,當他累得貓著腰捂住肚子要求喝點水的時候,那女主人卻像往常一樣把手指向洗碗池上的水龍頭。但這次,少年不愿意了。在堅持要喝送來的礦泉水而得不到同意的情況下,他打開了隨身帶來的一把折刀……那少婦用一把手槍式點火器嚇住了少年。少年被抓住后,警察問他“你是否感到害羞?”他回答說是的,他為自己被一支假槍嚇倒感到害羞,為自己沒有一支真槍而感到害羞。其實,我想,真正應該害羞的是那少婦,是我們當中同她一樣對身邊同胞不關(guān)心不尊重的許多人。

???

對同胞情誼的境界提升

??? 真正要讓大災之中體現(xiàn)出來的同胞情誼升華我們的生活意義,提高我們的人生境界,我們還需要把這種情誼落實到我們的平常實踐之中。

??? 這里的“境界”兩個字我們平時經(jīng)常用,它同時也是一個哲學術(shù)語,已故中國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有一個著名的“人生境界說”,我想在這里借用一下。

??? 馮友蘭說,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就在于人做某事的時候,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覺地在做。他把這叫做“覺解”,就是“自覺”和“理解”的意思。人生意義就是從覺解而來的。人做各種事情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構(gòu)成一個整體,就構(gòu)成他的人生境界。在馮友蘭看來,人生從低到高有四個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在這個境界里,一個人既不像“自然境界”中那樣渾渾噩噩,也不像“功利境界”中那樣斤斤計較,也不像“道德境界”中的人那樣只是為盡社會義務而兢兢業(yè)業(yè),而是在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組織的公民的同時,還意識到自己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在履行“人道”的同時也遵守著“天理”。天地境界中的人,因此是人生意義最豐富、最崇高的人。

??? 在這四個境界中,我們今天所講的同胞情誼當然屬于“道德境界”的層次。但同時我也要說,同胞情誼還可以向上提高到“天地境界”,使它不僅告訴我們什么是行為規(guī)范,而且告訴我們什么是生活意義。

??? “生活意義”這個詞哲學色彩很濃,但震災之后,這個詞在網(wǎng)絡、報紙上卻頻頻出現(xiàn)。大災之下,生命的脆弱提示了生命的珍貴;拯救他人生命的緊迫性展現(xiàn)出自己生命的新意義。許多哲學家都說過,最重要的哲學問題莫過于對于生死的態(tài)度問題。512以后,無數(shù)人一下子都成了哲學家,很快都更加清楚地持有了或反省著對生命和死亡的態(tài)度。短短幾秒鐘的山崩地裂,充實了多少人苦惱于無法用燈紅酒綠、輕歌曼舞來填補的內(nèi)心世界。記得電視劇《士兵突擊》熱播期間,許多年輕人說自己的心靈被主人公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深深打動,說由此窺見了生活的真諦。這次出現(xiàn)在電視屏幕上的,不是虛構(gòu)的故事,而是無數(shù)個劫后余生、舍己救人的真實場面。同胞情誼使我們分擔著同胞骨肉的苦難,也使我們體驗到人生意義的升華。那么多男女老少為素不相識的人們的苦難而悲痛、而奉獻、而犧牲,中華文化和人類天性中原來有著如此美好的一面,凡俗的生活因此而閃耀出靈性的光芒。

??? 現(xiàn)代傳媒技術(shù)讓我們幾乎親眼目睹同胞們在廢墟下的死亡和掙扎,讓我們不在現(xiàn)場的人也幾乎親身經(jīng)歷了生死關(guān)頭的大悲與大喜。但這個時候我們要提醒自己,非常時刻激發(fā)出來的同情,尤其是面對他人苦難而體現(xiàn)出的愛心,強度雖高,持久卻難。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曾經(jīng)說過:“有哪一個人看見別人遭受苦難而不同情的呢?如果從心愿上說,誰不想把他從苦難中解救出來呢?”因此,真正要讓大災激起的大愛升華我們的生活意義,提高我們的人生境界,我們還需要把這種情誼落實到我們的平常實踐之中。也就是說,同胞情誼不僅要向上提升為“天地境界”,而且要向下落實于日常生活。

??? 512以后經(jīng)歷了刻骨銘心的同胞之愛的我們,要提醒自己,受災同胞的困難并不限于我們感同身受的這幾天、這幾月甚至這幾年;而且,需要我們幫助的不只是那些在媒體上得到生動報道的地區(qū)和人們。據(jù)報道,根據(jù)我國目前的貧困線,我國目前有4000萬人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國務院扶貧辦最近公布了扶貧標準調(diào)整方案,準備把貧困線從現(xiàn)在的年收入1067元提高到1300元。如果這個方案得到國務院認可,全國貧困人口的統(tǒng)計數(shù)將增加到8000萬。這8000萬人沒有出現(xiàn)在電視畫面上,沒有以血淋淋的畫面攪得我們良心不安。但我們?nèi)绻嬗型檎x,就不該忽略這個抽象數(shù)字背后的一個個母親,一個個孩子。這次救災活動當中,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同時我們也看到,救災的主力畢竟是國家,是國家統(tǒng)帥的人民軍隊和各級政府。除了人員傷亡以外,地震造成了數(shù)千億人民幣的經(jīng)濟損失,但規(guī)??涨暗纳鐣杩?,也只募集到相當于治理地質(zhì)災害所需要的400多億。那么大的缺口,只有依靠國家的力量。國家救災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國家在特定時刻的動員能力,這是我們在這些日子里親眼目睹的。決定國家救災能力的另一個因素是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尤其是國家的稅收能力。因此,對于收入較高的公民來說,體現(xiàn)同胞情誼的不僅是救災期間的捐款,而且是今后長時期的工作業(yè)績和稅款繳納。這幾天我們都捐了一些錢,同時我們也要提醒自己,我們在平常時刻每一次有意無意的漏繳稅款,實際上都是在削弱國家的救災能力。

??? 抗震救災期間,許多人都感慨自己的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在同胞的苦難和死亡面前,我們平時看重的許多東西如金錢、地位都微不足道了,而平時淡忘的許多東西如親情、平安,卻顯得那么珍貴。大災之后繼續(xù)發(fā)揚同胞情誼,我們要把我們在這幾天所獲得的有關(guān)價值之大小、事體之輕重的體會,落實到日常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之中。公交乘客為了比別人早上車一分鐘甚至一秒鐘,就不遵守排隊上車的規(guī)則,就不顧對人要有禮貌的要求;一些很好、很重要的制度安排,往往因為當事人感覺不方便、不舒服而形同虛設、束之高閣……所有這些我們已經(jīng)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都是為了一時的痛快、虛榮等微不足道的好處,卻可以說在個人尊嚴、集體榮譽甚至民族前途方面付出了沉重代價。512以后,我們應該經(jīng)常自我提醒和相互提醒,不要再這樣輕重顛倒、因小失大了。

??? 四川震災像一個課堂,同胞情誼像一冊書本。在這個悲壯的課堂中,我們閱讀的是一本用自己的熱血寫成的大書。仔細閱讀這本大書,真正讀懂這本大書,我們每個人就會更加成熟,我們的國家和世界也會變得更有溫情。(演講時間:200863)

?

《解放日報》 (20080608 08)

?

文字:|圖片:|編輯:

最新

熱門

返回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