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新修)《上海通史》”結項會議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小禮堂召開。會議由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上海辭書出版社承辦,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宣傳部協(xié)辦。上海社科院院長王德忠出席結項會并致辭,歷史研究所所長郭長剛主持結項會。
王德忠在致辭中,代表上海社科院向熊月之研究員領銜的項目組順利進入結項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上海史研究是上海城市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上海社科院的重點研究工作之一,更是社科院歷史所極其重要的立所之本。歷史所經(jīng)過幾代學者的接續(xù)努力,圍繞上海史研究先后出版了一系列頗有見地、有分量、有影響的標志性研究成果,熊月之研究員主編的99版《上海通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站在新的歷史時期,著眼更加高遠的未來發(fā)展,(新修)《上海通史》更加全面深入地梳理上海城市的發(fā)展脈絡、歷史得失,是對于上海史研究、上海城市研究非常重要的補充,有助于更好地總結提煉上海發(fā)展的動力源泉,為上海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從這個意義上說,(新修)《上海通史》既是一項歷史性的重大工程,也是一項面向新時代的精品工程。
結項會上,(新修)《上海通史》主編熊月之向與會的專家學者重點介紹了項目的實施情況。(新修)《上海通史》于2013年啟動,由來自上海各高等學校、研究機構與政府部門近200名學者參與編寫,總字數(shù)達1800萬字,插圖3000幅,時段上起遠古時期,下迄2010年。(新修)《上海通史》吸收了99版成果,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和發(fā)展,簡單說來就是:新體例、新資料、新視野、新境界、新方法,是上海城市精神、上海城市品格的生動體現(xi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項目進展過程中,項目組共翻譯外文資料和專著23部,出版研究著作29部,發(fā)表論文161篇,申請到國家和上海市課題27項。
分卷主編萬勇研究員還在會上作了圖表“時空演進”卷多媒體演示,引起與會專家的極大興趣。
評審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姜義華教授宣讀了結項決議。專家們一致認為,(新修)《上海通史》是迄今為止時間跨度最長、內容相當翔實、集大成性的全景式的論述上海地區(qū)的通史,是一部高質量的學術著作。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主席王戰(zhàn)、上海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洪民榮、上海文史館研究員沈祖煒、上海大學教授忻平、上海師范大學教授蘇智良、上海大學教授陶飛亞、復旦大學教授章清、上海市哲社規(guī)劃辦主任李安方等評審專家出席結項會并作了發(fā)言。上海辭書出版社副總編張敏也對(新修)《上海通史》的出版情況和具體內容作了介紹。
參加此次會議的還有(新修)《上海通史》副主編、各分卷主編、出版社編輯與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