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7日上午,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總支在所會議室召開全體黨員學習活動。哲學所所長、黨總支書記方松華研究員為全體黨員上了一堂題為“世情,國情與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的黨課。
方所長首先以世情為背景,講述了關于民粹主義以及近年來國內的民粹主義傾向。五六年前,以國內出現(xiàn)的一些社會問題為契機,國內民粹主義漸漸進入人們視野,他們一般以愛國為口號,大力提倡民族、國家和人民,以此名義反對不同的意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民粹主義最近有壯大之勢,經常被用來解讀熱點問題。從國際形勢上看,中美沖突加劇非常顯著,在貿易上摩擦不斷,在文化上的影響遠大于貿易,中美的價值對抗已經形成,比如表現(xiàn)在兩國對對方抗疫政策的指摘上,人們已經習慣于首先從“異”的角度來思考。
另一方面,中國以社會主義國家的身份快速進入現(xiàn)代化,隨著全面脫貧,有效的抗疫政策等,引來全世界的恐懼和質疑。中國人不太理解,為什么我們強大了反而更不被人喜歡?有學者研究認為,中國必須進一步加強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中國的發(fā)展,得益于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目前關于中國的敘事致力于把當前的成就與堅持馬克思主義道路聯(lián)系起來,但是在效果上似乎并不理想,據(jù)調查,美國絕大多數(shù)人對中國是持敵視態(tài)度的。那么,此時就需要中國智慧來化解這種緊張,在面對各種國際的關注和質詢的時候,如何表明一種從容和成熟的態(tài)度,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的崛起對世界文明的推進起到了積極作用,恐怕還是一個新的課題,值得好好思考。
方所長接著分析了當前的國情,解讀了當下出臺的一系列的國家政策和新的舉措。例如,大家可以關注到國家對一些關系民生的行業(yè)進行了政策干預?;ヂ?lián)網、娛樂、教育、網約車等,為民眾生活提供非常大的便利,也因此財富急速聚集起來,有些行業(yè)出現(xiàn)了違背基本道德的現(xiàn)象,被民間解讀為資本對民眾的利用和操縱,并認為國家對行業(yè)的干預是打壓民營企業(yè)。為此,政府官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中小企業(yè)的支持。這一輿情說明當代中國思潮紛呈,可以借新媒體之力直接向政府問政。同時也提出了如何看待資本的重要課題。此時,又會有人聯(lián)想到文革時期,打倒資本家,但之后的物資匱乏,國民經濟崩潰,是任何人也不想重演的歷史。政府正是看到了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的產業(yè)化的弊端,著力糾偏,體現(xiàn)國家從民生出發(fā)的政策方針,希望通過政策的調整來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即將于十一月召開的十六中全會,主題是總結百年來中國的經驗,我們社科院的研究課題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與中國化的兩個結合。中國獲得目前的成就如何獲得世界的尊重和承認,是中國學者應該關注的問題。
最后,方所長勉勵同仁們不僅要關注專業(yè)領域,還應該知道世界發(fā)生了什么,思考當下時代的問題,思考時代出現(xiàn)這些問題背后深層次的原因,以及我們應當如何應對,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不至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