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我院社會學研究所黨總支組織開展專題黨課學習活動,社會學所所長、黨總支書記李駿研究員做了題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黨課報告。社會學所全體黨員參加了本次專題黨課學習活動。
李駿首先從中共黨史一百年和中國社會學史一百年疊加的角度開篇,指出從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學要補課”,到胡錦濤同志提出“社會學的春天”,再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表明黨中央對社會學研究回應中國本土社會發(fā)展和時代命題的期待。繼而,李駿詳細梳理了社會學界包括社會學研究所重要學者的相關研究,例如盧漢龍研究員關于小康社會的研究、周建明研究員關于社會建設的研究和楊雄研究員關于和諧社會的研究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議題上,李駿將已有學者提出的觀點概括總結為“以史論今,堅持基本原則”、“重視方法,發(fā)揚調查傳統(tǒng)”、“界定范疇,反思學科不足”、“關注實踐,回應重大問題”以及新發(fā)展社會學和中國式現代化等。
接下來,李駿重點講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立場、方法和重心問題。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立場的關鍵在于政治性及其統(tǒng)領的建設性、社會性和人民性。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方法在于問題導向、吸收借鑒、堅持創(chuàng)新和重視實踐。再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重心在于從雙百年史中尋找最為直接的聯(lián)系和最為重要的關切,主要包括社會調查、社會結構、社會建設、社會心理和社會比較等五個方面。
最后,李駿分析了中國社會學發(fā)展始終面臨的兩大命題:其一是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學的關系問題暨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問題;其二是西方社會學與中國社會學的關系問題暨社會學本土化問題。對這兩大命題的討論在中國社會學史上綿延至今。
如何處理這兩大命題?李駿認為,答案就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和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提供了新的指導;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為“文化自覺”“理論自覺”和社會學本土化提供了新的指導;回應了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概言之,中國社會學只有以政治自覺引領文化自覺和理論自覺,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一起繁榮昌盛。
通過此次專題黨課活動,社會學所的黨員同志進一步深刻認識到了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重要性,增強了從本職工作出發(f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8月24日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表示將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結合自己的專長,為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