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極端氣候頻發(fā)、突發(fā)災害風險疊加、新舊矛盾相互交織,建設韌性城市成為全球議題。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以建設創(chuàng)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并部署城市工作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不久前印發(fā)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增強城市安全韌性作出部署。近年來,我國城市面臨的災害風險日益復雜多樣,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的重要性凸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好《意見》部署的各項任務,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fā)展和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內在要求,是統籌發(fā)展和安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彰顯了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底線思維和戰(zhàn)略眼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健全城市安全預防體系,強化城市基本運行保障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苯ㄔO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安全、可靠作為韌性城市運行的基礎和前提。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不僅要對小概率“黑天鵝”事件保持強大抵御力和快速恢復力,更要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漸,構筑有效的主動免疫系統,確保城市始終安全運行。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確保各種治理制度、政策、行動落地落實、落細落小、萬無一失,高效能應對風險挑戰(zhàn),實現城市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在黨中央統一部署下,相關部門不斷出臺政策文件,各地加快制定韌性城市相關規(guī)劃,韌性城市建設成效顯著。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全面推進,截至2024年底,超過一半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建設了監(jiān)管平臺,基本覆蓋燃氣、橋梁、供排水等重點領域,實現對城市生命線運行數據的全面感知、自動采集、監(jiān)測分析、預警上報,有效防范化解了一大批風險隱患。一些城市在技術創(chuàng)新上更進一步,通過構建城市數字孿生模型,更直觀、精準地展示城市安全風險態(tài)勢,為風險研判和應急決策提供有力支持,城市安全運行管理實現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同時也要看到,在韌性城市建設中還面臨統籌協同有待增強、風險評估存在弱項、新型風險識別能力較弱、市場與社會參與度不夠等問題和挑戰(zhàn)。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加快老舊管線改造升級;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強化城市自然災害防治,統籌城市防洪體系和內澇治理;加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切實維護城市公共安全?!薄兑庖姟穼訌姺课莺褪姓A設施安全管理、強化重點行業(yè)領域安全生產管理、提高城市公共衛(wèi)生防控救治水平、增強城市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作出具體部署。這為我們推進韌性城市建設明確了重點任務。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補齊能力短板,整體謀劃、系統布局、精準施策。
深化設施改造,構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持續(xù)提升城市設施韌性、管理韌性、空間韌性,推動城市安全發(fā)展。要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推動重要設施、能源、水源等分布式布局,完善抗災設防標準,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對城鎮(zhèn)供水、排水、供電、燃氣、熱力、消火栓(消防水鶴)、地下綜合管廊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和智能化管理,逐步實現對市政基礎設施運行狀況的實時監(jiān)測、模擬仿真、情景構建、快速評估和大數據分析,提高安全隱患及時預警和事故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市政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持續(xù)增強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對韌性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
強化科技賦能,推動安全風險防控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維護公共安全必須防患于未然。只有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才能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要構建城市安全風險譜系,健全常態(tài)化風險隱患監(jiān)測預警、排查整治機制。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開展城市綜合風險評估,為科學確定不同風險區(qū)的發(fā)展策略和風險防控要求提供支撐,提高城市空間韌性。推動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強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與應急管理、工業(yè)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交通運輸、水利、商務、衛(wèi)生健康、市場監(jiān)管、氣象、數據管理、消防救援、地震等部門城市運行數據的共享,增強城市運行安全風險監(jiān)測預警能力。健全社會安全穩(wěn)定風險監(jiān)測預警體系,提高風險動態(tài)監(jiān)測預警能力??商剿鹘⒏采w多領域的“監(jiān)測—研判—預警—處置”閉環(huán)流程,超前主動應對極端天氣、燃氣爆炸、城市內澇、社會治安等風險。
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高效協同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堅持系統觀念,完善整體性規(guī)劃、加強多方協同,才能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治理效能,推動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韌性城市建設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加強韌性城市建設各方面的統籌協調,科學編制韌性城市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及專項規(guī)劃,整體謀劃、協同推進城市經濟韌性、社會韌性、空間韌性、生態(tài)韌性、治理韌性等各方面韌性建設。提高城市公共衛(wèi)生防控救治水平,推進多部門、跨城市協同,強化公共衛(wèi)生應急管理和聯防聯控。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提高各方參與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來源:人民日報,2025年09月09日
作者:陶希東,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研究員